据国家电网公司电子商务平台统计,在
10月1日--11月30日期间,共有
233家企业生产的产品存在质量问题,被国家监督局、工商部门、终端用户等平台共通报
415次;不合格项目指标共计
10个,不合格项目指标被通报总数共计
552次。从这两个月的数据来看,10月份共有
91家供应商因产品质量存在问题被通报,共计被通报
143次,占被通报总数的
34.46%;11月份共有
142家供应商因产品质量存在问题被通报,占不合格企业总数的
60.94%,共计被通报
272次;10月份不合格项目指标被通报总数为
175次,占不合格项目指标被通报总数的
31.70%;11月份不合格项目指标被通报总数为
377次,占不合格项目指标被通报总数的
68.30%。

从不合格产品种类分析,经统计,10月--11月份不合格电缆分类最主要集中在10KV电力电缆、低压电力电缆、1kV架空绝缘导线和10kV架空绝缘导线这几大类。


从不合格指标项方面分析,经统计,不合格指标项主要集中在外观及结构尺寸、导体电阻和绝缘热延伸等项目上,10月--11月份不合格指标项被通报总数共计552次。
1.导体电阻:经检验,共有123个批次的电线电缆商品不符合该标准要求,10月份有38个批次,11月份有85个批次;分别占该标准不符合总批次的30.89%和69.11%。被通报产品主要体现在电力电缆和架空绝缘电缆上。
2.外观及结构尺寸:经检验,共有194个批次的电线电缆商品不符合该标准要求,10月份有67个批次,11与人分有127个批次;分别占该标准不符合总批次的34.54%和65.46%。产品的外观质量很重要,一般给用户的第一印象就是产品的外观质量。因此,凡是好的产品都很注意外观质量,对于外观质量,生产工人和检验人员都不可忽视,要严格控制以保证外观质量。结构检查可以暴露电缆的制造质量,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所以说,控制外观、结构尺寸是产品性能的保证。
3.绝缘热延伸:经检验,这类指标共有86个批次的商品不符合要求,10月份有27个批次,11与人分有59个批次;分别占该标准不符合总批次的31.40%和68.60%。绝缘热延伸实验不合格,交联度肯定不够,那对电缆使用是会有影响的。
不合格原因分析:
一、导体电阻不合格。主要生产中工艺路线不规范,成品测量时误差较大等。
二、结构尺寸不合格。主要是绝缘、护套厚度、最薄处厚度达不到要求,造成厚度不达标的主要原因是:
1、生产厂家使用了劣质电缆料,导致在绝缘和护套的挤出工艺中厚薄不均匀或出现偏心现象;
2、生产厂家在生产工艺中没有严格按照工艺要求操作控制温度,挤出机控温过高,从而产生偏心,造成最薄点厚度不合格;
3、生产厂家在挤出工艺后的冷却工艺中没有严格按照工艺要求去执行或是冷却槽长度不够,从而造成绝缘和护套挤出后冷却不及时而偏心;
4、生产厂家的挤出机的控温精度不符合要求;
5、企业管理不规范;检验把关不严,没有对结构尺寸进行出厂检验。
三、绝缘热延伸项目不合格。一方面生产企业的原材料进厂就不合格,生产企业对原材料也不进行进货验证或检验,处于失控状态;另一方面即便合格的原材料如果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生产工艺要求去做,也会导致该检验项目不合格。具体的分析如下:
1、生产厂家使用了劣质的电缆料;
2、生产厂家绝缘挤出后没有进行交联加温工序;
3、交联过程中,温度控制精度不符合要求。


从地区分布方面分析,据统计,10月份——11月份因不合格电线电缆产品被通报的电线电缆企业,分布在18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其中,河北省和江苏省被通报企业数量最多,不合格产品被通报次数分别为57次和210次。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电子商务平台统计,11月份被通报企业、被通报次数和不合格项目指标被通报次数这三大项与10月份相比有明显增长。其中,不合格项目被通报次数与10月份相比增长了一倍多。河北省和江苏省被通报不合格企业数在11月份也有大幅度增长。江苏省作为国内电线电线产业大省,抽查结果很有代表性,从中可以看出电线电缆行业的整体质量现状。质监局、工商等相关部门应加大抽查力度,确保该地区企业良好发展。从公布的数据来看,现阶段因受到江苏省影响,南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被通报次数明显多于北方。被通报企业应对相关问题进行整改,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抽检,尽快解除供应商不良行为的处罚。